近日,立頓低調地在傳說中存在的臉書網站發布了新的標志圖案,在其網站中的“布偶廣告”宣傳片中,也開始使用了新標志。立頓并沒有提供更多關于新標志的具體情況,所以新標志的更多細節暫時還不得而知。其實僅從前后標志的那種光暈效果來看,實話說我看不出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或者說哪個更佳,但標志文字移到中心位置使其LIPTON這幾個文字更加突出,占據中心,應該是他們考慮的其中一個重要方向。可以看出,字體也進行了一些細微調整,紅色背景與文字的效果進行了簡化,使其品牌形象顯得更加年輕化。
在英國,茶葉由于遠航貿易的限制,曾經只是富人的奢侈品。所以下午茶當初也是上流社會傳出來的。1880年,已經40歲的格拉斯哥企業家湯姆斯-立頓爵士(Sir Thomas Lipton)決定為英國人提供優質廉介的茶葉,經過他極富商業頭腦的運作,立頓品牌誕生了,后來到美國設立了工廠。至今,立頓是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,也是聯合利華旗下的一個品牌。
立頓從九十年代初進入中國以來,便基本一路凱歌,當初進來時,我們這個“茶的故鄉”還有過“龍井洗手,立頓入口”的笑談。另外,讓中國茶人傷透心的是:所有中國茶企的產值加起來都比不過一個立頓。至今,通過多種產品的細分化,立頓已經在中國城市的中青一代中建立了“活力、知性、時尚、優雅”的品牌氣息。
所以立頓在中國的成功總是我國茶葉界一個樂于談論的話題。雖然很多自詡為“資深茶客”的人看立頓時都帶有一種鄙夷的眼神,嘴角上泛著一種“這也能叫茶?”的嘲笑。但如果現在的年青人不喝立頓,他要喝好點的茶葉,也不怕沖泡的麻煩,一心想領略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及感應一下“兩腋清風習習生”,他其實會發覺:他喝不起。通過多年的炒作,無論是龍井也好,普洱也好,甚至以前較小進入炒客眼中的黑茶、祁紅、甚至單樅,只要是質量好一點的,都是價格不菲的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這或許是代表中國的茶葉回歸它的價值的象征,但其價格的高居,其實也給了立頓很大的營銷空間。
立頓與中國的本土茶之爭,或許是一個偽命題,因為兩者完全可以并存,并不矛盾。立頓在中國電視報紙上投放的廣告規模及數量一直比較克制,它只是通過立體化的營銷培養一種“生活方式”,立頓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宣傳或許在以后才能看出它的力量。因為當很多城市的年青人,他們如果一旦接受了這種“生活方式”,你如何讓他們有朝一日還會捧起一本《茶經》來品讀?——這或許才是立頓給中國茶文化的最大“危害”。
本文文字來源:logosky后花園